身為教練首重聆聽與提問, 今天再次回顧這篇文章, 對自己有所提醒與您分享!
作者:陳生民/全球華人企業顧問中心執行長
http://delphi.ktop.com.tw/board.php?cid=32&fid=107&tid=88190
問問題容易嗎?其實並不容易。
同樣的一個問題,問的態度不同,可能會造成不同的反應。「你吃飽了嗎?」有的人感覺是一句問候語,但有人可能認為是一種挑釁。
有的時候,我們問了問題,卻得不到回應。例如:「地板為什麼那麼髒?負責打掃的人到哪去了?」這個問題顯然是要追究責任,負責打掃的人找到了,他第一句話一定是:「早上我已經清掃過了,誰這麼缺德又弄髒它,我總不能一天24小時不幹別的活,都等在這裡清掃吧!」說完了,恐怕地板還是髒的。為什麼呢?你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他沒清掃,問問題的態度有問題。
有的時候,問了一個問題,卻帶回來一大串的問題。例如:你發現部門的月績效目標沒有達成,心裡很著急,就找最資深的科長來問:「小陳!這個月你們單位的績效太差了,公司老是為你們這些績效差的部門貼錢,你告訴我,下個月該怎麼做?」這個問題跟上一個問題類似,帶有責難的意思,但多了一些針對性。小陳他輕描淡寫的回答:「報告經理,今年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部門完成到公司的收入預算目標,我這個部門的目標達成率還是所有部門中最高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坐下來討論一下,如果這是市場整體現象,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調降下一季的目標預算,因為如果所有部門都無法達到目標,您是我們這些部門的主管,您是不是很難跟公司交代?」小陳倒過來教你該怎麼處理,你反而變成問題的根源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正確的問題該怎麼問?孔子曾經說過:「善問者,如撞鐘,大扣則大鳴,小扣則小鳴。」正確的問題才會有回響,越正確的問題回響越大。
我們都知道封閉性的問題只能得到「是或不是」、「對或錯」、「可以或不可以」的答覆,我們無法進一步的溝通;但開放式的問題可以引發我們繼續交流,例如:「你的看法如何?」「從你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怎麼做會更好」這類的問題。但,要用問題來進行溝通,還需要多想一些。
首先,我們提出問題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問問題不外乎三個目的:一是獲得答案;二是鼓勵思考;三是挖掘事實。有時候這三個目的可同時達成,有的時候只能達成其中之一。舉例來說,許多設備都有操作步驟,新進員工要學會操作,他一定要具備發問的能力,是先做這個動作?還是先做那個動作?不同動作會有不同的結果嗎?這時發問的目的在於得到正確的答案;而作為主管,也要懂得發問,主管可以問部屬:為什麼這個步驟要先做?先做與後做,結果有什麼不同?主管的發問目的是鼓勵部屬思考,讓部屬自己找出答案;萬一部屬操作的程序錯誤,我們不能只是追究責任,還要從錯誤中學到正確的經驗,主管可以問部屬:剛才的操作步驟是什麼?我們重新操作一遍,來確認是哪個步驟發生錯誤?這時的發問目的是為了找出事實。
我當過幾年記者,採訪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發問,譬如說,要去採訪某位企業家,訪問之前,要先擬一份採訪大綱,總不能隨便就問:「您現在在想什麼?」這種無厘頭的問題,好的問題可以引發對方願意更深入的闡述自己的想法。那些年的訓練,讓我了解到:問問題就好像棒球比賽中的投手與捕手關係,投球出去,儘管有很多的變化,但終究要讓捕手能接得住,接受問題的對方不是打擊手,換句話說,不能將對方視為對手。
小孩子最喜歡問「為什麼?」因為他有許多未知的事需要答案。慢慢的長大後,有些問題需要靠自己累積的知識去思考,所以,就不能隨便提問題,免得被別人批評。中國人的性格不鼓勵發問,在學校裡,老師問:「有沒有問題?」大多數的時候是沉默的,要不然就老是那幾個人問問題,這是思考問題的習慣沒有養成。年紀更大些的時候,問問題是一種能力,問對的問題才能了解更多的事實,但因為過去沒有培養思考問問題的習慣,要提出正確的問題就有困難。
好友史帝文從美國傳了一份文件給我,告訴我「如何問一個有力的問題?」,他列了一個有力的問題可以做到下列十點:
1.引起聽者心中的好奇(generates curiosity in the listener)
2.刺激反思性匯談(stimulates reflective conversation)
3.激發深層思考(is thought-provoking)
4.浮現底層假設(surfaces underlying assumptions)
5.邀約創造力和新的可能性(invites creativity and new possibilities)
6.提升能量和前進的動力(generates energy and forward movement)
7.匯集注意力及專注地探詢(channels attention and focuses inquiry)
8.與參加者活在當下(stays with participants)
9.觸及更深層意義(touches a deep meaning)
10.喚起更多提問(evokes more questions)
我覺得很有道理。詮釋如下:
一、引起聽者心中的好奇
為什麼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佛里曼還要寫一本書叫做《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為什麼大海龜沒有藉助任何導航設備,可以在茫茫大海中回到棲息地產卵?好的問題會讓人心裡產生一種疑問:「怎麼我不知道這件事呢?」因此,他會注意聆聽提問者接下來的暗示或是答案。
二、刺激反思性匯談
深度匯談(Dialogue)不同一般對話,對話有針鋒相對的現象,深度匯談要能夠讓對方產生:「為什麼我就想不到呢?」的反思力量,進而對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例如:為什麼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會聯想到地心引力的存在?為什麼有人會說:「孫悟空是個好員工!」,那麼豬八戒呢?因為願意往下去想,就好像在靜靜的池塘丟了一顆石頭,激起了串串的漣漪,思想的空間才能擴散開來。
三、激發深層思考
談話間只有漣漪還不夠,要能夠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我如果這麼做,會不會得到同樣的結果?為什麼Google能夠在網路世界中從一個搜索引擎變成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典範?為什麼在90年代的美國大企業,奇異會比IBM更能夠調整自己,以至於成為變革的典範?為什麼一個外國人卡洛斯‧戈恩可以帶領傳統又遵循日本文化的日產汽車進行大變革?這些為什麼的目的都是將「Google、奇異、戈恩」改成自己來思考,才叫做深層思考。
四、浮現底層假設
問題背後都有一些假設,Google也好、奇異也好,所謂成功是指他們的股價、他們的獲利等被大家公認是成功的。如果我們改變一下:為什麼不但要提倡「國民幸福指數」(GNH),而不是GNP?為什麼像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國家地理雜誌這樣的事業體經營可以同時做到好的節目,也可以有不錯的獲利?他們經營事業的假設是否與我們相同?這些問題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想法匯集,就能進一步的問自己:「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五、邀約創造力和新的可能性
問問題不是求取一種答案,而是引發話題。例如:如果全世界的石油蘊藏量在10年內完全開採光了,那對我們公司的經營會產生什麼樣的威脅和機會?如果大家不再用紙張寫字,對我們目前的工作方式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這樣的問題是將原來的底層假設做了改變,可能會引發許多的新的思考,在變動的頻率越來越高的現在,經常去問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幫助我們預測未來。
六、提升能量和前進的動力
有些問題是打擊性的問題,像是我在開頭問的那些批評性的問題,但有些問題是激勵性的問題,我引述馬瑞麗‧古登伯格的建議(Michael Marquardt,《你會問問題嗎?》台北臉譜出版,2006),應該用下列的方式來問問題,會帶給我們前進的力量:
●到目前為止,你對這件案子的感覺如何?
●就你完成的部分,你最滿意的是哪裡?
●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去完成這件事,你會怎麼做?
●這些目標中,你認為哪些部分很容易完成?哪些最困難?
●如果你能完成所有的目標,那麼我們的客戶受益最大的地方在哪裡?公司、部門以及你自己又有何獲益?
●完成目標的關鍵事項有哪些?若要保證成功,你需要哪些支持?
以上的這些問題,一方面表達了我們對他的肯定,一方面也表達了我們對他的支持。
七、匯集注意力及專注地探詢
在豐田公司教育基層員工要每天連續問五次為什麼(5 Why),例如:地板為什麼有油污?因為機器漏油了。機器為什麼漏油了?因為零件鬆脫了。零件為什麼鬆脫了?因為保養不到位。為什麼沒有保養?因為缺乏對這個零件進行定期的更換。五個為什麼,很專注的就一個問題深入的探詢,找出了問題的根源在於定期保養制度沒有將零件做定期更換。如果公司養成了專注問問題的習慣,就會發現很多的問題來自管理的細節。這是主管應該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八、與參加者活在當下
問問題不是顯示個人的優越感,問題不是用來區分: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做得到,你做不到;或是這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問題是我們共有的機會與困境,缺乏這種心態問出來問題,就會產生疏離與隔閡,千萬不要問:「大家都覺得小張很愛秀,你覺得呢?」「你覺得李四這個人怎麼樣?可以共事嗎?」「你想這些事情那麼多,要不是我力排眾議怎麼解決的了,你覺得呢?」這些問題帶有誘導性,也帶有「你怎麼樣,我怎麼樣,他怎麼樣」的區隔性。好的問題是用「我們」來代替「你、我、他」,例如:
●有什麼事件或趨勢是我們要共同關注的?
●有什麼挑戰是我們要共同克服的?
●有什麼方法是我們需要共同學習的?
●有什麼工作是我們必須立即去做的?
九、觸及更深層意義
問題能不能喚醒沉寂的心靈?問題能不能激起冰冷的熱情?問題能不能觸動迷失的靈魂?有一次,我在巴厘島與《世界咖啡匯談》(The World Caf’e)的作者David Isaacs談話,他說:「英文中的life,就是Gift to,中文有沒有類似的說法呢?」我突然想到:「生意」這個字,我告訴他:「英文的business在中文的意思可以翻譯為生意。生意又是生命的另一種說法。」所以,他說:「經商的意思就是要為人的生命服務。」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文字的字根有這麼多有趣的關聯性,好的問題會讓我們產生對意義的深層思考,那是跨文化、跨宗教性、以及跨地區的意義。
十、喚起更多提問
問問題就是孔子說的「扣鐘」,撞出更大的迴響不是答案的迴響,而是更多問題的迴響。在一個有創造力的企業裡,主管的責任之一是引導與啟發部屬,因為更多的問題提出,也代表有更多的答案需要共同去解決,「沒有問題」表示這家公司如同一潭死水,逐漸發臭,更不要說創造。
如果主管懂得問上述的十種問題,那麼我們在與部屬溝通上,就有更成熟的做法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