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w.org/newwaves/63/2-1.html
透過多元智慧理論與學習風格模式瞭解自我
親愛的OO:
雖然醫師囑咐,要我「少動手」。但是,今天仍然忍不住提筆寫此信與您分享近日的一些讀書心得。
放寒假的日子,每天早上送女兒上冬令營後便到研究室閱讀。沒想到讀到一本有趣的書。先說書目資料。Silver, H. F., Strong, R. W. & Perini, M. J. (2000). So each may learn: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renton, NJ: Silver Strong & Associates.
這本書最有趣的部分是作者將結合了兩個「重視學習者個別差異」的理論:一是台灣教育界最近很重視的多元智慧理論(Howard Gardner’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另一則是一般人還較陌生的學習風格模式(奠基於Carl Jung’s psychological types)。所謂「結合」,就是在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八種 智慧之下,又各分成四種學習風格(感官-感受型、感官-思考型、直覺-感受型、直覺-思考型);所以不再是原來的八種智慧或是四種學習風格,而是「8種智慧 * 4種學習風格 = 32種智慧」。例如:不再只是說「某人的強勢智慧在語文」或「某人的強勢學習風格是感官-感受型」,而是說「某人是感官-感受型的強勢語文智慧者」。這樣的結合使我們所熟悉的多元智慧理論更加精細。
記得您常不吝肯定我的語文智慧,其實我的語文智慧是有限制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辯論的場合。每當我聽到辯論賽的隊員以「對方辯友,您好」開場時,由經驗中我知道這「禮」是將來「兵」的前兆,現在愈客氣,將來殺得愈兇。我的腦海立刻浮現一幅畫面(雙方人馬對勢,個個拉出自己的長舌來磨刀,準備等會痛宰對方…)。光是這種感覺就足以讓我極度不自在,因為我覺得缺乏真誠的關懷、溫暖與安全,而這些元素都是我學習、思考、運作的基本前提。所以,接下來隊員如何輪番上陣,大力反駁對方的邏輯缺失並支持己方的論點…這其中的精心設計、精采出擊或回擊,對我而言,都是枉然,因為我的學習與思考之門已經在當初察覺到「缺乏關懷、溫暖與安全」的情境下關閉了。
相對的,我知道自己我樂於、也擅於與他人做感性的對談。我對自己的這種認識經常由學生、同儕及親友的回饋而得到確認,例如:最近指導的一位學生,在她的碩士論文致謝詞中,形容我是「充滿慈愛、渾身散發母愛光輝」。研究所的學生在「教育研究法」課的學習日記上給我的回饋是「原本感覺很生硬的課程被老師經營得如此溫馨、柔軟、有歡笑又有系統,深深觸動我心,現在已經拋棄辦理抵免學分的念頭,想整裝再出發。」。在寫作上,當我瞭解、想通了一些教育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出來,心有所感再來寫作時,就是我創作的高潮(我手寫我感)。
雖然,我曾經接受嚴格的訓練,學習閱讀並撰寫理性、客觀、嚴謹、量化的學術研究報告;但是,我總覺得自己是生來寫感性散文的。所以,有時自己會有一些迷惑與挫折。奇妙的是,這本書恰巧處理了我的心結。這本書帶領我同時透過多元智慧理論與學習風格模式來檢視自己,讓我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定位。我最強勢的智慧在語文;最強勢的風格是感官-感受(sense-feeling)型。
感官-感受型風格的學習者重視自己與他人的感受(有趣的是這一點與我的星座特質也很接近),傾向於做自己「愛做」,而不是「該做」的事(這毫無疑問的就是我);喜歡學習與人有關,能直接影響人的事物(像我就很喜歡九年一貫課程中「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潛能」這項基本能力,也很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的「認識自我」主題軸所吸引)。語文智慧強勢的感官-感受型學習者擅於以口語或文字建立信任與融洽,適合當牧師、業務員、治療師與輔導員。這解釋了我的經驗;而我此刻的行為(以所學的理論檢視自我,與您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想法)正是感官-感受型風格者的典型行為。
與我的強勢風格相對立的是直覺-思考型 (intution-thinking) 學習風格,此類型的學習者理性,擅於批判思考,喜歡辯論,經常刻意扮演「理性的唱反調」角色(devil’s advocate),因為他們相信真理經過辯論更清楚。他們擅於分析、研究、發展或精進理論,適合當教授、雄辯家、律師、哲學家、記者。
雖然我的學習風格沒有落在「擅於精進理論、理性、批判、分析、研究,適合擔任教授」的直覺-思考型裡,我並不計劃辭去教職,轉換生涯跑道。事實上,我還蠻喜歡我現在的工作,因為它允許、鼓勵我閱讀、思考、寫作,也讓我有機會與許多人分享我的想法與經驗,這些都是我很享受的事情。只是,我終於能夠瞭解關於自己的許多現象,例如:為什麼我樂於接受挑戰,嘗試上廣播節目、擔任雜誌專欄主筆及演講(因為這些工作的性質都與我的強勢智慧/風格相匹配);為什麼一群年齡與我相仿的小學教師,經過三年多的專案合作後,堅持稱我為「田媽咪」(因為在互動的過程中,我行使了自己的強勢智慧與風格,與她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我好高興自己在不惑之年能夠讀到此書,讓我能更瞭解自己,更妥當的規劃生涯,更有機會實踐自我。
以我自身的經驗與體會,我覺得這三十二種智慧/風格比原來的八種智慧精細許多,也可以解釋如上述「有限的語文智慧」現象。事實上,該書的封底也引述Gardner的評語如下「本書嘗試整合榮格經典的個人類型與我所發展的多元智慧理論。這是一項有趣且極具原創性想法的嘗試。從現在開始,如果有人問我多元智慧與個人學習風格間的關聯,我會請他讀這本具有生產力的著作。」所以,迫不及待與您分享…
~~~~~~~~~~~~~~~~~~~
以上是今年寒假我與一位好友所通的電子郵件內容,那時剛讀完 <<So each may learn>> 這本書,心中很興奮,立刻與這位好友分享。經過好友的鼓勵與介紹,後來我得以與出版社合作,為台灣的讀者翻譯此書(註一)。翻譯的過程有挑戰、也有成就感;因為自己認為中文的「聽、說、讀、寫、作」,大致都還能勝任,就是還沒嘗試過「筆譯」,算是對自己語文智慧的一個挑戰。而且就心智處理(mental processing)的質與量來看,「閱讀一本外文書」與「翻譯一本外文書」是截然不同的,相信收穫也會不一樣… 果真,近日我逐漸看到這本書對我的一些影響,以下由師資培育機構的導師工作與親子的對話兩方面說明。
導師的工作
交出這本書的中譯稿時,也正是秋季開學時。這學期我擔任系上一年級的導師,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大一的導師。在第一次開班會時,我以智慧、風格與嗜好來介紹自己,並明確的告訴這群大一的孩子我的帶班理念。我希望能夠建立「分享、關懷、樂於學習」的班級文化,並計劃在這四年裡,協助他們認識自己,發展個人的專長與特色;­ 認識本校與台北市的環境;最終的目的則是帶領他們認識國小教師這份志業與自己在其中的定位。班會結束後,突然覺得已經開始把書中的理念(透過多元智慧理論與學習風格模式,認識並經營自己)落實到導師的工作上了。
學生對我的嗜好之一,「當貴人」,感到很新鮮。這也是我翻譯這本書後更加確定的一個想法,就是立志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孩子」指的不僅是自己的子女,也包括學生(職前及在職的國小教師)。我相信我不能只教好自己的小孩,我也要指導學生把別人的小孩教好,這樣我的小孩安全才有保障,我的晚年也才有平安。自己對「貴人」的定義是「協助他人瞭解並實踐自我,以謀自身與他人福利的人」。然而如何協助學生瞭解自我呢?我計劃就由帶領他們認識自己的智慧與風格著手。身為一位師資培育工作者,我雖無龐大的財富與權勢,但是我可以接觸到許多國小教師的生命,陪他們走好幾年的人生旅途,在這段期間內,我有許多機會與他們互動、對話,討論優質的教育,鼓勵他們建構自己的哲學觀與價值體系,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而我的學生將來又會影響更多、更年輕的生命。想到此,深覺自己的工作非常任重道遠。而我,樂於接受這項挑戰,因為我可以看出這個任務與我的強勢智慧與風格相匹配。
親子對話一
暑假期間,一天晚上,女兒的幼稚園同學安安來家裡玩。小孩們在客廳的地板上嬉戲,我和安安媽媽在旁看著他們並聊天。聊著聊著,聊到幼稚園班上的另一位同學,小豪。我與安安媽媽(幼教工作者)之前曾觀察並感覺到小豪有一些學習上的困難,所以我們不禁擔心「不知道小豪進小學後過得好不好?」在地板上玩積木的安安聽到了,停下手邊的玩具,說「你說小豪喔?小豪人很好,可是他的腦袋有點秀逗(註二)…」。安安以右手食指在太陽穴旁轉一轉,強調「秀逗」。
尷尬的安安媽媽出聲制止安安對小豪的負面評論。這時,唸小一的女兒語出驚人的對安安說「或許小豪有別的聰明啊!」
我當場驚覺到家長的心態可以這麼深入的影響孩子。女兒整天聽我的「甜言蜜語」(「媽媽覺得妳好會彈琴,等會我洗澡時,妳幫我伴奏好不好?我想聽阿瑪莉莉絲。」「媽媽覺得妳有煮菜聰明,我老了以後要跟你住在一起,吃妳炒的小白菜。」「美勞小幫手,請妳幫媽媽做兩個頭套好不好?我做研究要用的。(註三)」…),小小心靈裡的多元智慧種子已經開始萌芽。是啊!小豪或許在唸大班時學注音符號有些吃力,跟不上同學,但是他一定有一些屬於自己的聰明,只是我們還沒有機會觀察到罷了,真是謝謝女兒的提醒。於是,那天晚上睡覺前,又有新的甜言蜜語「妹妹啊,媽媽覺得妳有善良聰明,對小豪這麼有信心。小豪一定很開心有妳這麼一位好朋友。」黑暗中,我看到懷中的女兒眼睛閃閃發光,像天上的星星。
親子對話二
小學低年級的女兒問:為什麼妳不能像某某的媽媽,在家裡照顧我們?
我答:因為我要上班。
女兒:為什麼妳要上班?我希望妳當家庭主婦。
我答:我這個班很重要。我上班的時候做兩件事情。第一、我要學習怎麼去瞭解、愛護、幫助小孩。第二、我學會後,我要要教老師怎麼瞭解、愛護、幫助妳們。如果我不教他們,他們不瞭解小孩,可能會常常發脾氣、罵人,還會打人。所以我上這個班對妳們有很大的好處。
女兒:為什麼妳晚上還有週末常常不在家?
我答:我去演講(寫文章、開會…)。
女兒:為什麼你要去演講(寫文章、開會…)?我希望妳全心全意的陪我們。
我答:我去教爸爸、媽媽怎麼愛小孩、幫助小孩。
女兒:(點點頭,暫時接受這個答案)
一個月後…
女兒: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愛就是陪我們。
我答:妳真是我的教育哲學教授,謝謝妳的提醒…
結語
讀食品營養的人總愛說”You are what you eat.”(什麼樣的食物,造就什麼樣的人)。我覺得eat這個字,指的不僅是有形的肉體食糧,也可以是無形的精神食糧。上述的話也可以改成 ”You are what you read.”(你的閱讀會影響你的思考)。一直覺得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能夠好好靜下心來讀完幾本能夠影響思想的書,那種收穫會比生吞活剝一堆營養低,生命週期短的訊息來得有意義。很感恩自己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受到它的影響,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與實務。蒙編輯不棄,囑我將這些心情與想法記錄下來,與有緣人分享。(作者現任教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註解
- 田耐青譯(出版中)。把每一位學生帶上來: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理論之統整。(Silver, H. F., Strong, R. W., & Perini, M. J. 原著,2000,So each may learn: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台北:遠流。
- 「秀逗」是short的台語發音。腦袋秀逗,就是腦袋短路,有問題的意思。
- 西元兩千年的暑期,我接受某一財團法人委託對其自製的一個兒童電視教學節目進行形成性評量研究。研究對象是學齡前及小學低年級的幼兒。在設計如何訪問兒童對節目的喜愛程度時,考慮到幼兒的成熟度,我採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我站在一群幼兒前提問,例如「你喜不喜歡節目裡的XXX(單元或是人物)?喜歡的小朋友請到水果姊姊那裡,不喜歡的小朋友請到蛋糕姊姊那裡。」兩位研究助理分別戴著女兒做的,有水果與蛋糕圖案的大型頭套坐在教室兩端,負責登記人數並詢問喜惡的原因。我因女兒的貢獻,封她一個「研究助理」的頭銜,她頗以「能夠用自己的美勞聰明協助媽媽做研究」而自豪。
留言列表